在贵州,苗族的舞侗族的歌,几乎就是这两个民族的名片。在人人都能够歌舞的时代,交流与竞争就成为了一种常态了。四十八寨歌节,就是侗族的大歌会,是各地歌唱能手们互相交流、比较的重要节日。四十八寨歌节是贵州天柱县为主的北侗方言歌会,是以侗、苗为主的少数民族**、唱歌和年青人交友恋爱的传统民族节日,以被誉为“民族生态博物馆”。
四十八寨歌节以其原生态、历史久远和在民族、民俗、音乐等领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已于2007年被列为贵州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十八寨历史上有“四大歌场”,天柱县竹林乡秀田村阿婆坳就是四大歌场之一,每年农历七月十五,这里山坡上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遥相呼应,场面壮观。
四十八寨歌节是黔湘边区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缩影。该歌节历史悠久,具体起源于何时,由于当时少数民族没有文字,没有留下记载,史书、方志、族谱等虽对其进行了叙述,但就其历史起源,没有明确的定论。从流传于民间的歌谣来推断,四十八寨歌节起源于部落*领时代,至清雍正时期达到**,清乾隆至**时期走向成熟期,新中国成立后再兴**,20世纪80年代后期逐步走向衰落,几经兴衰更迭,曲折发展,至今歌节在人们的心中依然神往。
在中国56个民族中,能同时讲苗语、侗语、酸汤语、汉语的民族和村寨恐怕只有四十八寨,其歌节的丰富内容和基本特征,及其传承历史,在中国各民族中实属罕见,它体现了民族团结精神。发掘、*救和保护四十八寨歌节,不仅对丰富和完善民族民间歌谣,乃至对中国歌谣史的丰富和完善,都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