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观音洞,于2001年6月25日,经***批准为****文物保护单位。**们经过大量比较,认为黔西观音洞文化是有别于其他文化系统的另一种类型。黔西观音洞遗址位于黔西县沙井乡观音洞村,是我国长江以南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时代约从距今20万年到4万年,在中国旧石器明代考古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自1964年起,进行过四次较大规模的发掘,洞穴堆积厚达9米,分为上、下两部分。洞穴已经发现石制品3000多件,种类包括石核、石片、砍砸器、尖状器、石锥、雕刻器等。
黔西观音洞遗址是大型洞穴型遗址。主洞口向西,东西长约90米,宽1-9米,中有南北两个支洞,面积约1000平方米,该遗址是人类早期的活动遗迹,属旧石器时代早期。这时的人类还处在"晚期直立人"阶段,人类已经能够直立行走。那时的古人类以采集和狩猎为生,洞里留下了25种哺乳动物化石。
这些动物稀奇古怪,有柯氏熊、大熊猫、*后鬣狗、嵌齿象、贵州剑齿象、似东方剑齿象、*獏、中国犀等,大抵属于"南方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它们当中,有8种动物已经灭绝,根据这些动物遗骸,地质学家们判断当时正处在地壳演变的"更新世中晚期"。遗憾的是,在这里并没有发现古人类化石。虽说古人不知何处去,文化依旧闪光芒。考古学家根据这些丰富的文化遗物,把它命名为"黔西观音洞文化"。
裴文中先生认为,这是"我国*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之一",它的文化面貌*特,"对于研究我国旧石器的起源和发展,研究华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活动,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以白寿彝先生为总编的《中国通史》,对黔西观音洞文化有几句很有分量的话。其一是说:"在我国南方,属于更新世中期的遗址,*推贵州黔西观音洞。"其二是说:观音洞石器"加工之细致和方法之多样,为同期各地石器之冠"。这几句中肯的评语,充分体现了黔西观音洞文化在南方和中国的重要地位和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