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潜江被评定为“中国小龙虾之乡”。 2011年9月,中国*具**餐饮业认定机构——中国烹饪协会发布通告(2011年第11号),授予潜江油焖大虾为“中国名菜”称号。2012年6月18日,在第三届中国湖北潜江龙虾节上,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卢永良为“中国名菜——潜江油焖大虾”授牌。“油焖大虾”迅速蹿红,成为潜江餐饮业的一***,逐渐走出潜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据了解,小龙虾含有较多的锌、硒、锰、铜等微量元素,也含有丰富的壳聚糖、虾青素等**生物活性物质,能有效增强人类机体免疫力、抵抗力及***能力,其食疗和药疗功效尤其显著。
在潜江乡间,有一种吃了千年还没吃够的美食干粮,这便是圆溜溜、色香味俱佳的*烧粑。在潜江,*烧粑的来历有一个说法:古时候,军队在行军作战时,带兵的只发给士兵面粉,而没有做饭的锅。于是,士兵们想出了把做好的面饼放在柴灰中烧烤的办法。以后人们改良了这一方法,用老面发酵面团后,做成一个个圆圆的粑粑,放在有余*的柴灰里烘焙,这样用*烘烤熟的粑粑色泽焦黄,外脆里酥,面香扑鼻。潜江*烧粑由此得名。
花糕,也称鱼糕,是民间过大年或宴客时一道必备的传统菜肴,采用鱼糜、猪肉、鸡蛋为主要原料加工蒸制而成。成品鱼糕晶莹洁白,断面有小气孔,有韧性,对折不断,入口时软嫩鲜香,余味悠长。可以切片蒸食,可以烩炒,也可以下*锅。过去,潜江人家办酒席,**道菜就要上鱼糕,谓之“头菜”,一张八仙桌上坐八个人,鱼糕按量盛盘八块,一人一块不可多取。
鱼糕相传为舜帝妃子女英所创。传说舜帝携女英、娥皇二妃南巡柴桑(今湖南),经过荆楚时,因路途劳累,娥皇染疾不思茶饭,唯欲吃鱼而厌其刺,于是善良的女英结合当地一渔民的指导,融入自己的厨艺,蒸成鱼肉糕,娥皇吃后,病情迅速好转,舜帝知情后对鱼肉糕大加赞赏。据说乾隆尝过鱼糕后脱口而咏:“食鱼不见鱼,可人百合糕。”潜江民间的婚丧嫁娶、节庆宴会,都须烹制鱼糕以宴宾客,形成了“无糕不成席”的乡俗。
潜江龙湾是战国时期楚灵王的离宫——章华宫遗址所在地,龙湾烧土鸡用散养的本地土鸡,搭配本地所种植的土青椒,佐以调料烹制而成。这款地道的农家风味家常菜,声名远扬,再配以柴*灶烧的锅粑饭,更是相得益彰,妙不可言。
黄湾藕产于汉水之滨的王场镇黄湾村一带,其特点是单数孔,有7、9、11孔不等。整支藕以三节为主,每节尺许,刚出水时,白生生,脆嫩嫩,仿佛是一只合拢五指的纤纤玉臂。明清时曾被作为朝廷贡藕。相传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吃了黄湾藕后,信口吟出诗两句:“一弯西子臂,七窍比干心。”用美女的手臂比喻藕的外形,用国神比干的“忠心**”比喻单数孔,赋予了黄湾藕美好高贵、品质超群的身份标签。
二回头是清道光年间潜江黄场刘道金师傅创制的一道菜,主要原料是黄鳝。相传清朝末年,潜江黄家场有家小酒店,本小利微,生意清淡,每晚便早早关门。**傍晚,有个赶考秀才路过此地,进入店堂呼唤酒菜,此时店里只剩一盘蒸好未卖的鳝鱼,店主便将这盘鳝鱼入锅走油加入调料端上敬客,没想到秀才食后连连称好。问其菜名,店主笑答“二回头”,一来隐言“二烩”之意,二来也有期待客人再次光临之意。秀才听罢,索取笔墨,借助酒兴,面壁而书:“妙哉二回头,客去不须留,异香随风走,何日再回头!”后来,秀才考取功名,专程觅得此店,点食“二回头”。小酒店从此兴旺繁荣,“二回头”由此得名流传。2014年“二回头”作为潜江的风味名菜,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名菜”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