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贵州省正安县返乡创业农民工郑传玖赴德国参加法兰克福**乐器展览会,新的海外订单“如约而至”。2013年,他返乡创办吉他企业。如今,吉他已远销巴西、美国和德国等20多个国家,年出口销售额达2000多万美元。
郑传玖“吉他出海”是贵州开放的缩影。从本土企业在海外大显身手,到**500强企业*滩贵州;从入境旅游“井喷式”增长,到出省通道全面提速……近年来,特别是2016年获批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以来,贵州呈现出开放活力持续迸发的生动局面。
去年以来,位于贵阳的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开启了海外市场的“私人订制”模式。在塞舌尔,企业为电网建设提出了设计、施工和**等一揽子解决方案;在科摩罗,企业“量身定做”了机场、公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整体规划。
“企业进入海外大量布局阶段。”水电九局副总经理周正荣告诉记者,仅靠国内的水电和房地产项目支撑发展的**期已经过去,“再不‘走出去’,企业会陷入重重困境”。
这家企业的发展转型,折射出贵州开放路径的变化。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芶以勇认为,不沿江、不沿边、不沿海,贵州的区位优势并不明显。现在贵州提出临江、临边、临海的开放理念,“这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出发点和加速剂”。
当前,贵州加强对内对外开放和区域经济合作,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珠江——西江经济带。2016年,贵州对外直接投资金额为2.9亿美元,同比增长120.37%。
以正安县吉他产业园为例,不到3年就吸引15家吉他企业内迁。“以前觉得贵州地处内地相对封闭,现在发现其实离**市场很近。”郑传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