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木偶戏是流传于贵州省石阡县各民族中的一种汉族传统傀儡戏曲剧种。 鼎盛时期的演出范围辐射到全县各地及周边湘、鄂、渝、黔等省边区的各民族中。石阡,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隶属铜仁地区,是一个深处贵州东北部腹地的山区小县。石阡境内现有汉、仡佬、侗、苗、土家等13个民族,古代各族人民和睦相处,表现出特有的开放心理。石阡木偶戏正是植根于这样一种文化生态环境之中。
旧时,石阡木偶戏常年活跃在石阡及湘、鄂、渝、黔的周边地区,其远祖可追溯到汉魏以远的“刻木人像”的“傀儡”,为宋元时期杖头傀儡的遗存。据口传资料,大约在200年以前,自湖南辰溪传入,至今已有七代传人。至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发展为鼎盛时期,拥有太平班、兴隆班、天福班、杨本家班、泰洪班等。
现代化工业艺术产品极大影响了人们的精神文化趣味,石阡木偶戏被贬斥为土、俗气、落后、没品位,失去了原有的观众群体。老艺人相继辞世,只剩下三个耆耆老人,后继无人,石阡木偶戏所依托的人力资源即将消亡。伴奏乐器、头子、戏装的损坏,剧目、唱腔、表演得不到及时整理以至于迅速失传,都是石阡木偶面临的重要问题。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石阡木偶戏经***批准列入**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