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炯 贵州的第一位科举状元

2016-07-27来源 : 互联网

赵以炯,字仲莹,又字鹤林,清咸丰七年(1857年)二月生,贵阳青岩人。清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丙戌科中进士,殿试一甲**名,中状元,大魁**,成为云贵两省自科举以来“以状元及第而夺魁**”的**人。与康熙年间武状元曹维城、光绪年间文状元麻江人夏同和、遵义人探花杨兆麟称为清代贵州“三状元一探花”。

青岩出了云贵**文状元赵以炯,这是自中国开科取士以来破天荒,不仅震动家乡,还传遍京城。李端棻为此特写下一副对联祝贺:沐熙朝未有殊恩,听传胪初唱一声,90人中,先将姓名宣阙下;岂吾黔久钟灵气,忆仙笔留题数语,500年后,果然文物胜江南。

光绪五年(1879年)赵以炯中乡试第十名,成为举人。以后仍继续在黄芷衡、莫芷升(庭芝)等指教下继续深造。光绪十二年(1886年),赵以炯和赵以煃进京参加会试,题目为《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赵以炯所作之文本房加批为"扬之高华,按之沈实,坚光切响,无懈或攻"。赵以炯在会试中成为进士,获得参加殿试的资格。在殿试中赵以炯获一甲**名,大魁**,成为状元。

赵以炯诗文俱佳,是贵州文化人中的佼佼者。其应试时所作的《赋得<报雨早霞生>得生字五言作韵》就获"刻画工巧,藻不妄抒"的好评,其作的《中庸不可能也》一文更是得到**佳评:"绝不矜才使气而轩豁,呈露题蕴自阐发无遗,知洗练之功深矣。"《历代状元殿试对策观止》中对赵以炯对策的评价是:"今读赵状元对策,其博学多识,理密慎思,文笔流畅之处的确不亚于别的状元策。"曾任中国驻日本公使的贵州名贤黎庶昌在《赠赵殿撰序》中说:"自顺*甲申迄于今上戊子,凡三百四十五年,举状元者九十八人,东南大省、县或至数人,而西南边缴之地至乃合数行省旷数**而不得一与,又何其难也!""光绪丙戌科,吾黔贵阳赵君仲莹实始以状元及第魁斗**,中外尤以为异。士在黔闻者,相以引觞称庆,有若荣宠之被其身。""夫黔**之右脊也,其山川清淑旁魄之气郁积蓄久,而于仲莹发之。"由此可见,博学多才的赵以炯是以厚实功底为贵州争得荣誉,用博学才智改变了士林认为"黔无人"的看法。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