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苗族自*县大路风雨桥,是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曾是松桃孟溪、乜江、大路和重庆秀山中灵、兰桥一带居民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该桥整体建在七座由青石砌成的桥墩上,桥面离水面约5米,桥身全用木料构成,长廊式结构,上为双重檐,俗称“两滴水”,以小青瓦盖顶,全长 67.5米,宽3.2米,高3.9米,整个桥身由29间小房间组成。由盂溪、大路及松桃县境内其他地方群众和富绅共同损资献料和投工投劳修建,1946年又增修北桥头入街口处数间。
风雨桥亦称花桥。一种交通风俗。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地。多建于交通要道。方便行人过往歇脚,也是迎宾场所。通常由桥、塔、亭组成。用木料筑成,靠凿榫衔接,风格*特,建筑技巧**。桥面铺板,两旁设置栏、长凳,形成长廊式走道。石桥墩上建塔、亭,有多层,每层檐角翘起,绘凤雕龙。顶有宝葫芦、千年鹤等吉祥物。历来由民众集资、献工、献料建成,桥头立石碑,镌刻捐资、献工料者姓名,建造风雨桥现已成为一项公益事业。大路风雨桥位于大路乡所在地街头,距松桃县城45公里。
大路乡与四川省秀山县兰桥乡相邻,风雨桥是秀山县中灵、史目、兰桥一带与松桃县孟溪、乜江、大路一带群众往来的必经要道。清道光四年(1824年),盂溪、大路及松桃县境内其他地方群众和富绅共同损资献料和投工投劳修建风雨桥,1946年又增修北桥头入街口处数间。
桥整体建在四座由青石砌成的桥墩上,桥面离水面约5米,桥身全用木料构成,长廊式结构,上为双重檐,俗称“两滴水”,以小青瓦盖顶,全长67.5米,宽3.2米,高3.9米,整个桥身由29间组成。
风雨桥构造精巧,式样别致,两端为歇山宝顶龙门,中部有宝顶楼阁,是梵净山东麓*特的山地建筑,具有较高的观赏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