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非遗专家在黔“论道”:探寻传承与发展的利用

2016-07-16来源 : 互联网

7月6日,伴随着一曲优美的苗族飞歌,2016*届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传统伦理下非遗传承与利用”**学术研讨会在贵州民族大学开幕。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各大学的**教授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委员等的40余人出席研讨会,“论道”传统伦理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利用。

“贵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集中区域。”在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以侗族大歌、苗族服饰、苗族古歌、苗族史诗《亚鲁王》、苗族芦笙舞、茅台酒酿制技艺等为代表,是贵州各民族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文化意识和想象力的体现, 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会长朝戈金建议**、学界和民众三方面联手合作。各级**的主导和广泛的深入的支持,学界深入研究、深入理解,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有和传承,三个方面缺一不可,保护传承与发展利用同样重要。

目前,贵州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侗族大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85项140处,**名录561项653处,市(州)级名录1000余项,县级名录4000余项;有***代表性传承人57人,**402人。贵州还建立了***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处,**2 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3处,**28处;率先在全国建成了第一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本次研讨会由贵州省文化厅、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复旦大学和贵州民族大学主办,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贵州民族大学共同承办,还获得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的积极支持。3天的会期内,主办方还将会场延伸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扪侗寨,并于7月8日在地扪生态博物馆举行闭幕式。

标签: 非遗传承利用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