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600年·重温贵州史 南京古城“寻黔记”

2016-04-06来源 : 互联网

开篇语

朱元璋站在高高的城墙上,俯瞰30万整装待发的雄兵——阳光将战士的铠甲擦拭得新鲜光亮,队形齐整的骏马,长长的鬃毛迎风飞扬。他目光炯炯,将手臂用力挥向前方,出发……

这是贵州建省的源起。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为平定云南梁王之乱,派将军傅友德率30万大军征南。在云南平定后,为**边疆防固,加强对西南各省的统*,约20万官兵留守处于咽喉位置的贵州。至1413年,永乐皇帝朱棣同样出于“大一统”的政*考虑,贵州正式成为中国的第13个行省。

历史有着难以想象的纵深,答案就掩埋在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中。600年后,由2名记者、6位市民组成的贵阳晚报采访团,经两天的长途跋涉抵达南京,怀着敬畏之心,寻找着厚重历史的蛛丝马迹。

幸而我们结识了熟谙贵州与南京情缘的民俗学家、*****特殊津贴**扎西刘先生。他带着我们走街串巷,打捞起一枚枚遗落在600年时光里的记忆珠贝。

闹市中的特别小店

徐顺转弯下腰挨个擦拭着餐桌的桌脚,在经营餐厅的17年中,她始终觉得这间位于南京闹市区、约90平米的小店有着特别之处。

17年里,先后有20几拨“奇怪”的游客,在街巷如线团般缠绕的南京城里找到这间餐厅。他们大多是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说自己来自贵州。他们到餐厅不为吃饭,都说“寻根”才是此行的目的。

徐顺转对此很是纳闷,“就算这里许多年前是别人的祖宅,也不可能总是来这么多不同的人嘛。”她说,很多“寻根老人”会盯着餐厅发呆,然后默默离开。

近几年数十次来到贵州,对明史深有研究的扎西刘老师将采访团队带到这里,详细解答了徐顺转多年的困惑。

这间位于南京丹凤街路口的小店,在600多年前是明朝的都司府所在地。当时丹凤街名为都司巷,1381年名将傅友德所率的征南大军,就是从这里出发的。

这些明朝军士们远离故乡,其中约20万人留守在了1800公里外的贵州山区,为皇权镇守边疆,为家族繁衍生息。

600年后“寻根处”

历史悠久的南京城,处处玄机处处景。

扎西刘站在餐饮店门口,指着店招牌右下方并不太起眼的字体说:“你看它的门牌号是不是很特殊——丹凤街都司巷1号。”

扎西刘介绍,为方便贵州百姓前往南京寻亲,在2000年南京市人大决定给“丹凤街1号”的门牌加上“都司巷”的标注。

大明王朝的军事**机构穿越600多年的时光,与一间主要经营“烧鸡公”的小餐饮店奇妙地组合在一起,使“丹凤街都司巷1号”成了南京市**一个标注两条街巷,有悖常理的门牌号。

徐顺转听扎西刘说这些故事时,几乎没眨过几次眼睛。她跑到店门口,反复看着那个特殊的门牌号,思来想去,提出应该让它再显眼些。

在扎西刘的建议下,徐顺转跑到临街店铺印制了“明朝贵州遗民南京寻根处”的喷绘。随后晚报采访团团员与扎西刘一起合作,将喷绘平整贴上餐厅的门楣。徐顺转说,她对自己经营了17年的店铺,**次产生了除经营需求以外的兴趣。她迫切想要了解那些数**前的尘烟往事。

当晚,贵阳晚报采访团与扎西刘老师就在徐顺转的餐饮店就餐。采访团中的周红微女士,即为600年前由南京进入贵州的屯民后裔,徐顺转特地为她烧制了南京人回到家乡必吃的菜肴——千张结。

这道菜是打成结的豆腐皮,象征着千思万盼终于回到故里的思乡人的心结。

物是人非柳树湾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大马,挎大刀,走进城门操一操。”说起贵州与南京千丝万缕的情缘,扎西刘用地道的南京方言抑扬顿挫地读起了这段古老童谣。

他说,这是旧时民间形容南京城墙的童谣,流传极广。扎西刘在赴贵州做调研时,发现安顺也比较流行这则童谣。但当地小朋友用贵州方言念出来,就不是特别顺口押韵,也缺乏它在南京方言里*有的味道与幽默感。

“这**有可能是当年随军队传入贵州的。”扎西刘说,贵州与南京的关系是割不断的,随意都可以找到证据。比如自己在贵州至少走访过数百位600年前南京人的后裔,他们很多说祖籍为“南京柳树湾”。但奇怪的是,自己打小生长在南京城,却没听说过“柳树湾”这个地名。

扎西刘说,随后他多方查阅史料,再经实地走访,*终证实南京确有“柳树湾”这个地方,其为明朝地名,属现在南京城毗邻护城河的蓝旗街一带。

站在曾名为“柳树湾”的护城河边,晚报采访团成员感慨万千。当年前往云贵的部分征南军队,就是沿这里出的南京城。众多将士乘船沿江而下至江西九江,再经湖南进入贵州。他们赢下战争后,开始开垦荒地,生儿育女。

时间像一位君主,残酷而伟大。当年百舸千帆的盛景,变成了今天一江静谧的风月。当年兵器碰撞的铿锵、行军中的马嘶、旌旗被风拍打的噼啪声,变成了如今护城河边“南京航空航天中学”的朗朗书声。

颇有些意味的是,位于“柳树湾”这所中学的校训,正巧是明朝大儒王阳明500多年前在贵州悟出的做人处事理念——知行合一。

五次移民潮

一、明朝“屯民”的农业性开发

据统计,在30万进入云贵的军队中,留守贵州的官兵约有20万,给贵州这片在当时地广人稀、土地开垦**滞后的地区,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和*大的生产力。

二、清朝“客民”的工商业开发

“客民”主要指从内地迁入西南边疆地区的汉族移民。统计数据显示,乾隆年间,贵州人口比清初增加了2倍多,大量汉族人口进入贵州,促进了本地社会生产、经济水平以及在此基础上文明的整体发展。

三、抗战时期

“难民”移民

抗日战争时期,不少难民涌入作为大后方的贵州,当中有机关公职人员、私人企业老板、知识分子、农民、富商、乞丐等等。总的来说,他们的到来,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集体迁移,将当时社会文明各方面的先进成果展现在贵州面前。

四、“三线”移民

从1964年到1978年底,国家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贵州进行了以铁路建设为先导、以国防工业为重点的大规模基本建设,随之迁入了大批科研人员、教学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高素质人才,增强了贵州科学技术方面的实力。

五、改革开放

带来商业移民

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批投资者来到贵州。与以上各时期相比,他们也许不能称之为移民,但他们带来了发达地区的新视角、新技术以及开放的商业理念,对贵州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可小觑。

**观点

贵州建省与迁都北京同样重要

贵州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张明(随行**)

贵州建省是贵州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大明王朝实现政*大一统的必然要求,贵州建省与北京建都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贵州建省是贵州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点。贵州处于中国西南地区,虽然远离中原政*中心,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贵州成为古代几大族群汇聚之地,是名符其实的西南交通“大十字路口”,因此,凡是中原王朝强盛的时期,政*势力一定会伸入到贵州地区,以保证西南边疆的安宁和稳定。比如,历史上的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中原王朝就凭借强大的势力三次进入贵州地区。但只要中原混战、无力控制时,贵州就会马上回复到部族林立的状态。值得一提的,南宋末年,蒙古大军从青藏高原包抄云贵高原,直下江南、华南地区,*后灭亡南宋;此后,元朝在今贵阳修建“顺元城”和开辟贵州“站赤”驿道网,这就将历史上中原王朝由边缘控制贵州的局面,改变为从以贵阳为中心控制整个贵州,不仅确立了贵阳在西南地区的军事战略地位,而且为贵州建省奠定了重要基础。明王朝在继承元代遗产的基础之上建立贵州省,中原王朝开始了直接管理和大规模开发。

其次,贵州建省是大明王朝政*“大一统”的必然要求。明王朝是在驱逐元朝在中原的统*之后建立起来的,但残余的蒙古势力并没有被全部消灭,他们退守盘踞在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之上,并与云贵高原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元朝梁王亦在云南长期保持强大的实力。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征南将军傅友德、副将蓝玉、沐英率30万大军远征云南,贵州土司纷纷归顺并帮助明朝大军,次年,明朝远征军占领昆明,梁王自杀,明军一直打到大理,同时消灭大理政权,云贵高原于是全部进入明朝的版图。此次远征是明朝统一中国的*后一场战争,贵州在这场战争中显示出**重要的军事战略作用。在此次战争中建立的贵州都司(辖24个卫)集中了全国20%左右的兵力,一方面保护驿道的畅通,一方面威慑西南土司。

其三、贵州建省与北京建都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从明朝初年的政*格局看,蒙古势力的存在始终是威胁明朝生死存亡的关键。为了对抗蒙古的威胁,明初统*者采取了两方面的对应措施,一是朱元璋派诸子镇守北方边境,重新修建长城,形成了众多强藩镇守北方的局面;在此基础上,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进一步巩固了北方的边防;二是朱元璋派30万大军远征云南。朱棣进一步在贵州大力推行“改土归流”,灭掉了连年混战、给贵州带来不安定因素的思州、思南两大土司,于永乐十一年二月二日(公元1413年3月3日)设置贵州布政司,贵州省正式建立。北京建都是以“天子守国门”巩固北方的安宁;贵州建省是在明朝*薄弱的西南地区补上了一个坚固的楔子。

“市民记者”微纪录

国栋:遥想古驿道

驾车2天,采访团终于抵达**站南京。当年两千多公里的路程,靠人的双腿走,起码要两个月,如今却只要如此短的时间,真是天壤之别。

我在贵州走过许多古桥古驿道,被人走马踏踩得光滑洁白的古驿道曲折蜿蜒,起伏陡峭。如今断断续续的古驿道还残留在贵州的大地上,一座座美丽坚固的石拱桥、石板桥还屹立在大小河流上,只是大部分已经失去了它的使用价值,成为一座座历史的丰碑。

谢璐:找到了“老家”

站在城墙边上,顿感人形渺小。闭上双眼,六**之前,明主朱元璋气势恢宏送行将士之景栩栩如生浮现眼前。都司巷一号,**门牌,简陋的小餐馆竟是贵州遗民**寻根之处。南京,再不是那个对我来说只是玩乐会友的城市,更是亲切的“老家”。

张邗铖:眼前的历史

南京,丹凤街都司巷一号,这就是一切的开始。六**前屯军贵州的先祖,就是从这里迈出了**步。想象中一条古色古香的小巷,一座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古宅,并没有如期出现。现在这里只是大都市中一处寻常的小餐馆,一条平凡的小巷子。穿越了无数的历史文献,穿越了六**的光阴,我们就在这里与历史不期而遇,这一次她没有被谁打扮过,质朴,干净,安安静静地站在那儿,让一切变得生动起来。

陈宏量:感慨西迁

中国人历来安土重迁,每一次迁徙似乎都有很多无奈与不舍,王侯望族如此,黎庶百姓亦如此。平王东迁洛邑,晋室南渡江表,赵构移祚临安,一直到明初屯戌西迁。车辚辚,马萧萧,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张明:1413的巧合

我察觉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我们的组成人员原定为13人,后增加一人为14人,实际人数与原定人数合成1413,刚好暗合贵州建省的1413年,此乃天意,预示此次活动一定成功。

领队王琸:好特殊的团

不去景点留影,不逛商场“血拼”,在闹市中走街串巷找寻古迹,见到历史**就抢着提问,连路途上的谈话也全是数**前的人和事。对在旅游企业工作的我来说,这真是个特殊的团队。好吧,我为你们服务,你们带我“穿越”。

标签: 贵州史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